金門之旅 (二) 2012.7.23

2012072712:02

一夜的睡眠充電後,早早用過元氣早餐再趁神色清爽的時候拍照留念,等到烈日加持後的狼狽樣就不適合入鏡囉。。。

 

 

 

(1) 馬山觀測站 (離對岸最近處)

 

馬山是金門本島和大陸地區最接近的一個地方,兩岸的距離只有2100公尺之遠,在退潮之後更只有約1800公尺而已。在觀測站的狹長坑道中央,放置有三座高倍率的望遠鏡,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對岸上漁村的生活情景。

 

 

觀測站門口窄小崗硝上的仙人掌叢

 

通往觀測站的長隧道

 

隧道口觀測站外海上的大陸漁船

 

室友小翠在觀測站外海灘

 

(2) 獅山砲陣地

 

獅山砲陣地開鑿在花崗岩岩層內位於金門東北角、鄰近山后民俗文化村,是全國唯一的坑道式榴砲陣地,取「威震金東」之意,又名震東坑道,19697月由金門工兵部隊開挖,翌年6月完工。坑道全長508 公,.平均高度4.6公尺,.寬度3.6公尺。

 

 

坑道口的榴砲射擊演練

 

 

 

 

(3) 山后民俗村

 

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建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格局壯闊整齊,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 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另有古代官邸一座,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

 

 

 

燕尾、紅磚瓦人丁的閔南建築

 

門門相通

 

燕尾

 

代表綿延不斷的萬字磚

 

代表人丁興旺的人丁砌和丁字砌法

 

美觀又防盜的花磚

 

神聖宗祠

 

大理石雕

 

門板神像

 

鎮守屋頂的土地公

 

另一廳堂

 

 

拱廊

 

(4) 八二三砲戰台

 

號稱「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八二三砲戰(國際上稱金門砲戰)在1958823日下午開打以後,接連著44天,中共在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發射了將近四十八萬顆砲彈,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落彈四發,造成民眾死亡八十人、重傷八十五人、輕傷一百三十六人、房屋全毀二千六百四十九間、半毀二千三百九十七間。

 

館區內禪味濃厚的雅緻建物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館區內設置的公共電話亭 (其二)

 

 

 

 

榕園內馬背、燕尾、紅磚瓦兼具的建築慰廬

 

榕園內的巨大榕樹之一

 

來台坦克車應景吧

 

再來顆砲磾展示國威唄

 

(5) 太武山登山健行

 

太武山位於金門東半島中部,海拔二百五十三公尺,為金門第一高峰。

 

英勇捐軀戰士們安息在有參天古木及藍天白雲相伴的藍屋頂建築內

 

登山入口

 

登山途中的「毋忘在莒」

 

最高點遠眺大金門

 

 

終點站「海印寺」大合照

 

回程途中「佛」力加持

 

(6) 金合利鋼刀

 

清光緒年間,刀業始祖吳宗山習藝於廈門,專營打鐵及農具鍛造;至吳朝熙承襲家業於西元一九三七年創建金合利製刀廠悠悠已逾六十寒暑。期間吳朝熙更秉持祖訓,不畏路遙肩挑鐵爐,遍訪全島服務桑梓,「打鐵師」盛名令童叟皆知。

 

金門歷經「八二三砲戰」等多次戰役,承受達百萬發砲彈,吳朝熙乃有計畫搜購全島廢彈殼,運用巧思發揮刀藝,鍛造出馳名中外的「金門金合利鋼刀」。今日「金門金合利鋼刀」已享譽全台,刀廠傳人吳增棟力圖將之推向國際舞台。

 

詳細介紹之連結 http://maestrowu.8898.tw/

 

這是吳增棟本人... 注意那顆炸開的砲彈 (開花狀)

 

這是Erma採買的第3代刴刀 (槍托式握把),有保証書的喲

 

 

小張分享了一則豬肝在金門當地通常改稱為「肝花」的典故,原來豬肝台語音同「豬官」,由於金門地小14品官人口比例相對的高,為了不得罪那些當官大人們,只好幫豬肝取個小名免得誤會大囉!

 

Erma分享於2012.7.27